风速打单

过时的申通年报背后:衰退还是老样子吗?

过期的申通年报背后:衰退还是老样子吗?来源:原件

最近,申通快递发布了2019财年年度报告。财务报告显示,其2019年总收入为230.67亿元,同比增长35.58%。利润为14.1亿元,比2018年同期的20.5亿元下降了31.27%。业务量达到73.71亿件,同比增长44.19%,超过行业平均增长率18.89%。总的来说,这份财务报告是公正的。

2014年,申通仍然是“通达部门”绝对的“快递第一兄弟”。然而,迄今为止,申通在国内快递行业的表现只能说是超过了此前的不足。总的来说,它排在“通达部”的最后,这是申通最真实的写照。自然,改变是应该的。

近年来,申通高层启动了“重返前三”阶段的目标,不断引进外部资源,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并做出大胆姿态。2019年与阿里达成的股权转让协议进一步促进了前快递“第一兄弟”与阿里之间的约束关系,并逐步在资本层面配置资源。申通确实有所增长。

然而,持股半年后,申通的表现仍然很难说是惊人的,目前的状态仍然不好。

失去大哥头衔的背后:过时的直销

申通快递曾是该行业的“领导者”,在2014年之前的10多年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2014年之前,它在市场份额、收入和净利润方面领先于行业,但形势很快逆转。

从2015年到2017年,国内快递业经历了爆炸性增长。许多公司的收入和利润都有大幅增长,但申通在这一阶段落在了后面。相关数据显示,现阶段,申通的毛利率增速低于中通,收入增速低于童渊。就总业务量而言,申通先后被两家公司超越,然后逐渐被大云和白石超越。显然,申通已经落后了。

你为什么落后了?所有迹象都指向申通倡导的“联盟制”。凭借早年建立的“联盟体系”,申通很快从一家区域性快递服务提供商转变为一家全国性服务提供商。由于该系统的诸多优点,后来被快递公司效仿,后来大云、中通、童渊相继采用。

不同之处在于,中通和童渊等快递公司已经升级了特许经营体系。例如,中通以关联公司股份的形式完成了大型公交中心的“直接运营”改造。直销转型后,极大地方便了总部对快递服务的控制,提高了物流的及时性。在像中通这样的直销公司面前,申请会员制还是有很多弊端的。

首先,在申通联盟体系下,代理商管理松散,客户服务跟不上用户需求。申通因其直接经营水平低、对代理人的限制不足而经常遭到投诉,导致交付质量差、交付周期长等问题频繁出现。其结果是,在客户服务严重落后后,其业绩下降。

其次,虽然申通意识到其直销的“滞后性”,但推广“直销”的速度仍然太慢。2015年,申通开始了直销转型,但直到2018年直销转型才告一段落。转型过程耗时四年,为竞争对手创造了迎头赶上的机会。

事实上,申通直接运营的延迟是由于缺乏营运资金。面对直接经营转型所需的巨额资金,申通只能束手无策。然而,随着申通的上市,这种情况有所改善。

借壳上市速度加快,但仍然滞后

相关数据显示,申通2015年的营运资本(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为负4.2亿元,相当于年收入成本的6.5%。然而,申通失去了“第一”的位置,转折点也发生在2015年。

2015年,申通的市场份额直接降至12.4%,而一年前为16.8%,一年内为4.4%。这表明了它当时面临的问题的严重性。

从那以后,它的市场份额一直在下降。数据显示,申通在中国快递行业的市场份额从2014年的16.8%下降至2017年的9.7%。申通的市场地位从底部第一位跌至第二位。

2016年底,深通借壳a股“爱迪森”上市,打开了上市渠道,为深通融资提供了便利,为深通下一步的直接转型奠定了基础。

有了这些资金,申通在2017年正式开始转型。该公司在收购集团的转移中心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并正朝着直接运营的方向发展。它还逐步推广终端渗透和服务质量改进等战略。

借壳成功后,申通先后投资60多亿元对洛阳、福州、合肥、宁波、哈尔滨等25个城市的公交站点进行改扩建,并新建了温州、Xi、中山等十多个公交中心。2018年初,申通甚至斥资4.13亿英镑收购了北京、武汉等多个大城市的公交资产,3.5亿英镑收购了广州和深圳的公交资产。截至2018年底,共有60个自助公交中心,自助率为88.2%。

经过多方努力,申通在2018年下半年的经营状况逐步改善,收入增长和业务量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年报也显示,在巨额投资下,集团的经营成本稳步上升,成本增长率高于收入增长率。在申通快递之前,它还通过发行债券和超短期融资债券筹集资金。

对申通来说,这种直接的转变似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业务确实有所改善,另一方面,成本再次上升,这显然是意料之外的。环顾四周,各大物流企业开始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降低终端物流等物流环节的成本。发展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但申通仍然停滞不前。

申通“一次手术就像老虎一样凶猛”,但结果仍然不尽人意。2018年,申通仍处于快递行业的底部。显而易见,申通与其他几家公司的区别不仅仅在于直接经营的改革落后。

事实上,物流企业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变革。如今,物流企业不仅在为运营效率和基础设施而战,还在为技术而战。对于缺乏资金和技术的申通来说,与富有且技术娴熟的阿里合作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事实上,“通达部门”与阿里的合作已经成为行业惯例。

下降趋势保持不变。

2015年6月,阿里和他的云峰基金在童渊投资,持有其11%的股份。2016年10月,童渊上市,比例进一步上升至17%。阿里已经成为童渊的第二大股东。

2018年5月,阿里向中通投资13.8亿美元,持有其10%的股份,成为中通的第三大股东。此外,阿里还参与了100的六轮融资,持有近28%的股份,成为100的最大股东。在巨额资金的支持下,各种公司大规模扩张,都领先于申通。然而,申通上市后面临的挑战显然没有减少。

申通上市后,中通、童渊等快递公司也相继上市。每家公司都拓宽了筹资渠道。因此,与其他已经深深束缚了阿里的“通达”公司相比,申通似乎仍无法做到这一点。然而,快递行业的变革正在加速,申通的“单飞”应用显然不足以应对当前的挑战。

此时,放弃单打独斗的策略,选择与阿里结盟无疑是最好的出路。2019年3月,阿里斥资46.5亿元赢得申通14.6%的股份,成为申通的第二大股东。此时,申通和阿里完成了他们的联盟。

联盟成立后,申通新总裁陈向阳在2019年5月设定了“每日5000万份订单,行业排名前三”的目标。截至2019年6月,深通完成业务量5.97亿,同比增长47.5%,增速领先同业,业绩显著。

然而,申通在2019年的行业排名仍处于行业底部,仍落后于亏损的百事通。显然,尽管与阿里的婚姻帮助申通扭转了增长缓慢的问题,但长期的落后状态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

另一方面,申通在与其他几家阿里企业的竞争中仍处于劣势,因为它“步伐缓慢”。

写到底

就申通而言,尽管该行业的前三个目标相对务实,但实现它们可能并不容易。毕竟,大云、童渊和白石在业务量上远远领先于申通。在盈利能力方面,中通有着突出的盈利能力。多亏了阿里的技术支持,“通达部门”在同一阶段竞争。申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赢得比赛。

顺丰、京东等强势竞争对手纷纷进入电子商务市场,国内物流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新的“血海”。鉴于其他快递公司的实力,在外部冲击下,最容易受到冲击的可能是申通。可以看出,申通想要重返前三,但道路依然漫长而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