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速打单

优化营商环境,这四个“3”里蕴藏魔都密码

在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什么是抓经济工作最确定的事之一?2020年第一个工作日,上海市委市政府举行的第一个大会,主题锁定为“优化营商环境暨投资促进”。
这是上海连续第3年开局之际就突出抓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表示,要坚定不移把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推进,全力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投资发展环境,加快形成优环境、抓投资、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一个“3”:连续3年抓营商环境
2017年底,上海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会,向全市发出营商环境再优化的总动员。此后连续三年,优化营商环境成为上海开局之际的重点工作。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几年下来,上海各级政府的服务效率得到了系统性的提升,企业获得感有了持续性的增加。与之相映衬的是,“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理念成为上海的高频词汇。
营商环境为何要常抓不懈?在李强看来,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优化营商环境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要拿出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决心和魄力,以核心环节突破带动整体水平提升。”
今年上海的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和投资促进放在一起。这是因为,招商引资、扩大有效投资是当下经济工作的“牛鼻子”。而目前的招商引资,主要拼的就是营商环境。上海既要沉下心来优环境,“栽好梧桐树”;又要主动出击抓项目,“引得凤凰来”。
位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特斯拉超级工厂,既是招商引资的大项目,又是营商环境的金招牌。从2019年1月工厂奠基,到当年年底第一批交付,特斯拉在临港上演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上市”的奇迹。
“上海将以更大的开放、更强的合力、更优的环境促进投资。”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说。以企业普遍关心的土地供应为例,虽然上海的土地资源极为珍贵,但“好项目在上海不缺地,好土地在上海找好项目”。
上海市经信委表示,目前上海正在布局建设20个约3-5平方公里的特色园区,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经过梳理,上海可供工业研发用地的增量空间超过50平方公里,高端商务楼宇和零售物业新增空间超过500万平方米,为各类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载体。
第二个“3”:推出营商环境3.0版方案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系统工程,必须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2日,上海市政府宣布,已经形成《上海市全面深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实施方案》,即营商环境3.0版改革方案。新方案对标世界银行和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提供一揽子制度供给。
与之前的1.0版和2.0版相比,上海的营商环境3.0版方案覆盖面更广、要求更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突出“1+2+X”设计:
“1”是上海率先试点的“一网通办”。3.0版改革方案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深入推动全流程革命性再造。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主任朱宗尧说,目前上海“一网通办”接入的企业和个人服务事项在2300件左右,今年将新增约500件接入事项,重点聚焦高频公共服务。
“2”是提升上海在世行和国家2个营商环境评价中的表现。3.0版方案瞄准新加坡等营商环境评价领先的经济体,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政务服务理念和经验,最大限度地压减企业办事的环节、材料、时间、费用,着力提升办事便利度。
比如施工许可指标,去年我国大幅提高了88名。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说,今年上海将学习借鉴香港的“一站式”中心模式,涵盖工程规划、施工许可、质量管理、竣工验收、供排水接入等全过程。
“X”就是围绕加强、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供的一揽子制度供给。3.0版方案明确了10项改革任务,对企业关注度高、反映比较集中的事项系统施策,加大改革力度。
第三个“3”:对冲3个不确定性,鼓励区域“自选”动作
优化营商环境,既强调协同配合,又鼓励大胆创新。上海各区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增加自选动作,一批新亮点新标杆加速形成。
“秉持新发展理念,要以优化营商环境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创新链产业链的完整性对冲全球产业变局的不确定性,以制度供给的精准性对冲市场观望的不确定性。” 上海松江区区委书记程向民的观点,赢得了不少与会者的共鸣。
近年来,松江以G60科创走廊为抓手,率先推进跨省市“一网通办”并形成先发效应。在良好的营商环境带动下,近三年来松江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6%,累计达到600亿元。制造业占总税收的比重上升为48.5%,地方财政收入三年接近翻一番。
新年首个工作日,上海福满家便利有限公司经理严磊在普陀区行政服务中心领到了一张“热腾腾”的营业执照。“工作人员说可以快递给我们,我想还是自己来,因为这就像一份新年‘礼物’。”
只用来窗口递交一次材料、来了只需要对接一个窗口、办证全过程有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指导……近年来,普陀区提出“服务是第一资源”的口号,推动企业群众办事从“找多个部门”向“找一个窗口”转变。
对企业来说,“一门”到“一窗”的转变,只是少跑了几层楼、几个窗口。对政府而言,则是打破了部门壁垒,实现了数据互联互通与流程优化再造。“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我们作为服务企业的‘店小二’,要以更大责任心、进取心,换取企业和群众更高的满意度、惬意度。” 普陀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金岚岚说。
围绕营商环境3.0版方案,上海市奉贤区2日也公布了优化营商环境要点工作。奉贤区表示,将抓好顶层谋划设计“超前一公里”和政策落实打通“最后一公里”,将“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推动区域营商环境“小气候”系统性提升。
第四个“3”:3大外资指标两位数增长
首届进博会后,参展企业医科达在浦东的陆家嘴金融城设立了中国区总部和上海全球研发中心,医科达中国区执行总裁龚安明至今对落户的效率感到不可思议:“两个月内走完了所有的流程,设立过程中遇到的任何疑难问题,政府部门能够随叫随到进行解决。”
医科达的感受是一个缩影。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31位,两年来跃升了47位。作为权重达到55%的中国样本城市,上海交出了不俗的“评价答卷”。不过,李强表示,优化营商环境不能光看评价和排名,更要注重企业实际感受。就好比生态环境好不好,关键看“鸟的翅膀往哪里飞、鱼的尾巴往哪儿游”。
“改革措施千万条,企业感受第一条”——以企业获得感为指向,2019年1到11月,上海新设外资项目6168个,同比增长29.3%;合同外资459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实到外资178亿美元,同比增长10.8%。三大外资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成为全国吸引外资的一大亮点。
受惠于良好营商环境的,不只是外资企业。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全市日均新设企业1476家,同比增长10%以上。目前,上海全市的市场主体数量达到250万家以上,按2400多万的人口计算,相当于每10个人左右就有一个人在当“老板”。市场主体的活跃度、集聚度,是对区域营商环境建设最好的反馈。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表示,2020年上海将加快构建优化营商环境的常态长效机制,加快形成统筹有力、运行高效的投资促进工作机制,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促进投资稳步增长,以稳增长的硬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硬道理。
(原标题:优化营商环境,这四个“3”里蕴藏魔都密码)(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